海边的东浪。
海边的冬浪
王伯手术成功那天,北方下了场大雪。沈驰野在病房帮护工收拾东西时,林砚忽然抱着画筒闯进来,睫毛上还沾着雪粒:“驰野,我们去海边吧!现在就走!”
张秀莲早帮他们收拾好了行李,帆布包里塞着厚毛衣和冻疮膏,还有两罐她亲手炒的瓜子。“路上当心,”老太太往沈驰野手里塞了个暖水袋,“海边风大,晚上睡觉别踢被子。”
长途汽车在雪地里颠簸,林砚靠在沈驰野肩上看窗外。田野被雪盖得像张白宣纸,偶尔有几只麻雀从枝头飞起,在雪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。“你看那片芦苇。”林砚忽然指着窗外,枯黄色的芦苇在雪地里摇摇晃晃,“像不像吴湖帆画里的寒江独钓图?”
沈驰野顺着她的目光看去,忽然笑了:“等开春了,我们来画芦苇荡,你调色,我给你举画架。”
汽车抵达海边小镇时,夕阳正把海面染成橘红色。冬浪比夏天的更沉,卷着碎冰撞在礁石上,发出轰隆隆的响。林砚踩着冻硬的沙滩往礁石上爬,沈驰野在後面护着她,生怕她滑倒——去年夏天他们在这里捡贝壳时,林砚也是这样,非要爬到最高的礁石上看日落,结果被浪打湿了裤脚。
“快画吧,光线正好。”沈驰野帮她支起画架,风把画布吹得猎猎响,他就站在旁边用手按住画架腿,像座沉默的礁石。
林砚调了笔深靛蓝,在画布上抹出冬夜的海。浪尖的碎冰被她用钛白点染,像撒了把星星;远处的归船只剩个剪影,桅杆上的渔网垂下来,像谁遗落的丝线。画到礁石时,她忽然在阴影里添了个小小的身影,穿着沈驰野那件深灰色卫衣,正弯腰捡贝壳。
“又画我?”沈驰野凑过来看,鼻尖碰在她冻得发红的耳垂上,“这次可得把我画帅点。”
林砚笑着把画笔往他脸上抹,蓝颜料蹭在他下巴上,像朵小小的浪花。远处的渔民正收网,吆喝声混着海浪声漫过来,沈驰野忽然抓住她的手腕,往礁石後面跑——那里有片避风的沙滩,去年他们在这里埋过个玻璃罐,里面塞着两张画着笑脸的纸条。
“还在吗?”林砚蹲在沙滩上刨雪,手指冻得发麻。
沈驰野接过她手里的小铲子,很快就挖到了个玻璃罐,罐口结着层薄冰。打开时,两张纸条已经泛黄,上面的笑脸被海水泡得发皱,却依旧看得清。“你看,”沈驰野把纸条递给她,“我说过,好东西经得起等。”
暮色漫上来时,他们坐在礁石上看海。冬浪一遍遍拍打着沙滩,像在说些古老的秘密。林砚忽然指着海面:“你看那浪,像不像我们凑钱的日子?一波一波的,看着难,其实都在往前推。”
沈驰野把她往怀里裹了裹,暖水袋在两人中间发烫:“以後再难的浪,我们都一起闯。”他从口袋里摸出个小铁盒,里面是枚用贝壳磨的戒指,边缘被他磨得光滑,“在工地捡的贝壳,我磨了半个月。”
林砚把贝壳戒指套在无名指上,和银质的枫叶丶向日葵戒指并排躺着,像串小小的海浪。“等开春了,我们来画涨潮,”她靠在沈驰野胸口,听着他的心跳混着海浪声,“画完就回家办画展,把巴黎的风车丶伦敦的红叶丶海边的冬浪,都挂在墙上。”
沈驰野低头吻她,尝到她嘴里的瓜子香——是张秀莲炒的,带着点焦糖味,像把所有平凡的甜都揉进了这个吻里。夜色渐浓,远处的渔火亮了,像落在海面的星子,而他们的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长,和礁石丶海浪丶沙滩,融成了一幅不用落笔的画。
画展里的时光
开春後的第一个周末,林砚的画展在“砚堂”画廊开幕。沈驰野凌晨四点就起来帮忙挂画,梯子搭在展厅中央,他举着画框往上递,林砚在上面接,两人配合得像在工地搬钢筋时一样默契。
“这边再往左点。”林砚踩着梯子喊,手里的水平仪在画框上晃了晃,“要和伦敦的红叶那幅对齐。”
沈驰野踮着脚调整位置,忽然听见身後传来笑声。张秀莲带着街坊们来了,王伯坐在轮椅上,被护工推着,身上还穿着沈驰野给他买的新棉袄。“这画真好看!”卖早点的赵婶指着巴黎风车那幅,“跟我闺女在朋友圈发的照片一模一样!”
林砚从梯子上下来,给王伯递了杯热tea。老工头看着墙上的冬浪图,忽然说:“这浪画得有劲儿,像我们工地的小夥子,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。”
画廊老板老李举着相机拍照,忽然指着展厅角落:“小林,你啥时候画了幅新的?”
林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只见角落里挂着幅不大的油画——画的是间西厢房,煤炉上的砂锅冒着热气,两个人影在灯下依偎,窗外的雪落得轻轻巧巧。画的名字叫《50万》。
“昨天刚画完的。”林砚笑了笑,“想把那些日子记下来。”
沈驰野忽然握住她的手,指尖在她的戒指上轻轻蹭。他知道画里的砂锅炖着腊肠,知道灯下的人在数钱,知道窗外的雪下了整整一夜——那些被汗水泡皱的钞票丶磨破的手套丶凌晨三点的视频通话,原来都能被画成温暖的样子。
画展进行到一半时,王伯忽然让护工推他到《50万》前,从怀里摸出个布包,一层层打开,里面是50万现金。“小沈,小林,这钱你们拿着。”老工头的声音有点哑,“我儿子从国外回来了,说要接我去住,这些钱用不上了。”
沈驰野赶紧摆手:“叔,这钱我们不能要……”
“拿着!”王伯把布包塞进林砚手里,“你们帮我凑钱的时候没想过要回报,我给你们钱,也不是为了让你们记着。就想让你们知道,好人有好报,以後的日子啊,肯定越过越甜。”
张秀莲在旁边抹眼泪:“王伯说得对,这钱你们拿着,办画展丶买颜料,不够我再添。”
林砚握着沉甸甸的布包,忽然觉得眼眶发烫。阳光透过画廊的玻璃窗,在《50万》那幅画上投下光斑,像撒了把碎金。她忽然想起在伦敦许愿树前,沈驰野说“愿望会发芽”——原来真的会,在工棚的热汤里,在壁画的向日葵里,在病房的油画里,在所有一起扛过的日子里,悄悄长成了参天的模样。
闭展时,夕阳把画廊染成了暖黄色。沈驰野背着画筒,林砚抱着王伯给的布包,两人走在胡同里,影子被拉得很长。张秀莲站在院门口喊:“晚上来吃饺子!我包了你们爱吃的白菜猪肉馅!”
“来了!”林砚回头应着,忽然指着墙头的新芽,“你看,张秀莲家的葡萄藤发芽了。”
沈驰野擡头看,嫩绿的芽尖顶着露珠,在夕阳里闪着光。他忽然停下脚步,从口袋里摸出个小盒子,里面是枚银戒指,上面刻着两串小小的脚印,一串深,一串浅,像他们并肩走过的路。
“嫁给我吧。”沈驰野的声音有点抖,单膝跪在胡同的青石板上,“不是因为50万,不是因为画展,就因为是你,林砚,是我想一起看遍所有风景的人。”
林砚的眼泪掉在戒指上,把刻痕里的光晕得更亮。她伸出手,让沈驰野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,和贝壳丶枫叶丶向日葵戒指挤在一起,像串藏满故事的项链。
胡同里的槐树上,麻雀叽叽喳喳地叫,像在为他们鼓掌。远处的炊烟升起来了,混着饺子的香气漫过来,林砚忽然觉得,那些曾经觉得跨不过去的坎,那些被数字压得喘不过气的日子,原来都只是铺垫——铺垫着此刻的拥抱,此刻的戒指,此刻身边这个人,愿意陪你把所有平凡,都过成闪闪发光的日子。
就像画里的海浪,一波一波,最终都会涌向温暖的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