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爪机书屋>颜料浸过的夏天 > 回国後的电话(第1页)

回国後的电话(第1页)

回国後的电话。

接下来的故事将围绕“凑齐50万”的核心目标,铺展更细腻的生活褶皱丶更复杂的现实考验,以及两人在困境中愈发紧密的羁绊,用日常的重量和情感的密度填充篇幅,逐步接近50万字的体量。以下是接续的内容:

回国後的第一通电话

从希思罗机场飞抵首都机场时,北方的风已经带着凛冽的寒意。沈驰野把林砚的画筒抱在怀里,另一只手拖着塞得满满当当的行李箱,轮子在机场大厅的地砖上发出“咕噜”声,像在数着归途的步数。

“张秀莲肯定煮了绿豆汤等我们。”林砚裹紧了沈驰野的风衣,领口还沾着伦敦雾里的湿气,“临走前她在电话里说,腊肠都晒好了,就等我们回来蒸着吃。”

沈驰野笑了笑,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的日期——11月15日,离王伯的手术日期还有45天。他把手机揣回兜里,指腹蹭过磨得发亮的金属外壳,那是去年在工地搬钢筋时,被水泥块砸凹了一角的旧手机,却一直没舍得换。

出机场时,张秀莲的儿子小张开着辆半旧的面包车来接他们。“婶子凌晨三点就起来熬粥了,说你们在飞机上肯定没吃好。”小张接过沈驰野手里的行李箱,忽然压低声音,“驰野哥,王伯的事……”

沈驰野的脚步顿了顿,喉结滚了滚:“我知道,回去再说。”

林砚注意到他瞬间紧绷的侧脸,伸手在他手背上捏了捏。车窗外的街景飞速倒退,从首都机场的高速路到熟悉的老城区胡同,红砖墙丶灰瓦顶,还有路边卖糖炒栗子的小摊,都裹着北方特有的烟火气。

“你看那棵老槐树。”林砚忽然指着窗外,“去年冬天我们在这儿堆过雪人,你说像我画里的笨熊。”

沈驰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光秃秃的树枝上挂着几个干瘪的灯笼,是过年时留下的。他挤出个笑:“等下雪了,再堆一个,这次给它画个笑脸。”

面包车拐进胡同口时,张秀莲已经站在院门口等了。蓝布围裙上沾着面粉,看见他们下车,眼睛一下子红了:“可算回来了!瘦了,都瘦了……”她拉着林砚的手往院里走,又回头瞪沈驰野,“让你在那边照顾好小林,怎麽把人带瘦了?”

院子里的煤炉上坐着砂锅,咕嘟咕嘟冒着热气,绿豆汤的清香混着腊肠的咸香漫出来。沈驰野把行李箱搬进西厢房,林砚的画筒靠在墙角,和去年他画的海边日出并排站着,像两个沉默的夥伴。

“王伯的事,我听说了。”张秀莲端着绿豆汤走进来,把碗往桌上一放,“刚才医院来电话,说手术费还差不少,你打算怎麽办?”

沈驰野坐在炕沿上,手指抠着炕席的纹路:“我手里有12万,是这几年攒的,还有在伦敦做展架的工钱,大概3万,加起来15万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有点哑,“剩下的35万,我去想办法。”

林砚刚喝进嘴里的绿豆汤差点喷出来:“35万?”他放下碗,忽然想起什麽,“我画展的奖金!上个月主办方说奖金下来了,有8万,我明天就去取。”

“你的钱留着买颜料。”沈驰野打断他,“你明年不是要办个人画展?颜料丶画布丶场地,哪样不要钱?”

“画展可以往後推。”林砚看着他,眼睛亮得像在伦敦许愿树上挂的标签,“王伯的事更急。”

张秀莲在旁边叹了口气,从围裙口袋里摸出个布包,一层层打开,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钱,大多是五十丶二十的零钱:“这是我攒的6万,平时卖早点丶给人缝补衣裳攒的,你们先拿着。”

沈驰野的眼眶忽然有点热。他知道张秀莲的不容易,老伴走得早,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,这6万是她从牙缝里抠出来的。“婶,这钱我不能要。”

“跟我客气什麽?”张秀莲把布包塞进他手里,布面粗糙的纹理蹭过他的掌心,“当年你爸妈走得急,王伯收留你,我给你送热乎饭,不就是图个互相帮衬?现在王伯有难,咱们不能不管。”

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窗纸上,沙沙作响。沈驰野攥着那个沉甸甸的布包,忽然觉得50万这个数字,像座压在胸口的山——15万(自己的积蓄)+8万(林砚的奖金)+6万(张秀莲的积蓄)=29万,还差21万。

“我去跟工地的兄弟们借。”沈驰野站起身,炕席发出“吱呀”的响声,“老周丶小李他们,都是王伯带出来的,肯定愿意帮衬。”

林砚跟着站起来,指尖在画筒上轻轻敲了敲:“我还有些画,之前画廊老板说想收,可以卖一部分。”

“不行。”沈驰野想都没想就拒绝,“那些画是你准备画展的,不能动。”

“画没了可以再画,人不能等。”林砚看着他,声音很轻却很坚定,“沈驰野,我们是一起去的巴黎,一起去的伦敦,现在也该一起扛过去。”

张秀莲在旁边抹了把眼泪,转身往厨房走:“我去蒸腊肠,吃饱了才有力气想办法。”

西厢房里,沈驰野忽然伸手把林砚揽进怀里。窗外的天光渐渐暗下来,煤炉上的砂锅还在咕嘟,腊肠的香气漫进来,混着两人交叠的呼吸。“对不起。”沈驰野的声音埋在林砚的发顶,“让你跟着我操心。”

“傻瓜。”林砚在他胸口蹭了蹭,闻到熟悉的皂角香,“你忘了在伦敦许愿树上,我写的什麽?”

沈驰野当然没忘——那天风很大,他偷偷看见林砚的卡片上写着自己的名字,像把钥匙,打开了所有藏在心底的话。

“我的愿望,就是你的愿望。”林砚擡起头,鼻尖碰到他的下巴,“不管是50万,还是500万,我们一起凑。”

沈驰野低头吻他,尝到绿豆汤的清甜,还有腊肠的咸香,像把所有平凡的温暖都揉进了这个吻里。窗外的风还在吹,但西厢房里的煤炉很暖,暖得能孵出希望。

工地上的烟火气

第二天一早,沈驰野就去了工地。初冬的工地像座冰封的城堡,钢筋上结着薄霜,水泥地冻得硬邦邦的,踩上去“咯吱”响。几个穿着军大衣的工人蹲在工棚门口抽烟,看见沈驰野进来,都站了起来。

“驰野哥,你可回来了!”老周把烟屁股扔在地上,用脚碾了碾,“王伯昨天还念叨你呢,说你在伦敦肯定瘦了。”

沈驰野往工棚里走,里面的铁架床上堆着被子,墙角的电炉子上坐着个搪瓷缸,咕嘟咕嘟煮着面。“王伯的情况,你们都知道了?”

工人们都沉默了。老周叹了口气:“知道,昨天去医院看他,人躺在病床上,还问工地的进度……”他从口袋里摸出个信封,“这是我们几个凑的,5万,不多,是个心意。”

沈驰野接过信封,厚度硌得手心发疼。他知道老周家里有三个孩子,最小的还在吃奶;小李刚交了女朋友,正攒钱买婚房;还有老张,老伴常年吃药,日子过得紧巴巴……这5万,是他们从柴米油盐里挤出来的。

“谢谢哥几个。”沈驰野把信封揣进怀里,“等王伯好了,我请大家喝酒。”

“喝什麽酒!”老周捶了他一拳,“现在最重要的是凑钱。我跟东边工地的老李说了,他们那边缺个带班的,晚上加班能多挣点,你去不去?”

沈驰野眼睛亮了亮:“去!多少钱一晚?”

“一晚200,管宵夜。”老周说,“就是活累,要搬钢筋丶卸水泥,从晚上八点干到凌晨四点。”

“没问题。”沈驰野笑了,“我年轻,扛得住。”

从工地出来时,太阳已经升得很高。沈驰野往画廊走,想看看林砚的画能不能先预支一部分定金。路过街角的早餐摊时,张秀莲正站在油锅前炸油条,蓝布围裙上沾着油星,看见他过来,用油乎乎的手往他兜里塞了两个热乎的糖包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