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于引进什么,陈伟不是很关心,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目的。
然后陈伟去看下一个文件,看见后,皱起了眉头。
因为知青下乡不是一年两年,这持续多少年了。
对于现在的三年返乡,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,而且返乡后,有考试机会,能够进入工厂,工厂的铁饭碗,顶工制度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也做出了改变。
技校培养干部,高考放开,这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解决,这是一个系统。
技校中专,培养技术性的中层干部,知青都是没考上技校中专的那一批人,下乡之后,回来考工人。
大学开放,高端人才是高端人才,中端人才是中端人才,分层选拔,这种模式没有任何的问题。
可是陈伟看见文件,还是有很多女知青在乡下出现了问题,因为女知青的年龄比较小。
初中毕业之后,也就是十六七岁,同行的男知青也不是很大,跟前面几批知青比较起来,这些人都太行。
第一批知青,那是社会的老油条了,大龄青年没工作,街面上混的那种,经历过风吹雨打。
下乡之后,就算是吃亏了,也能有点作为比如打回去,使坏这些,会有一个平衡点。
可是后来这些知青,都是初中毕业的孩子,去到了乡下之后,斗不过本地人,这就极大的出了问题。
最大的问题,就是农村大龄男光棍,采用光彩或者不光彩的手段,扣留女知青。
说白了就是,找人结婚,光彩的就是好好谈对象,不光彩的就不能说了,处理的很多人,而问题的根本原因没有解决。
知青要干活,有些人就威逼女知青,因为都是孩子,才十几岁都不懂,很容易就出大问题。
对于这个问题,这个文件给出的意见就是,放宽高中,锁紧高考。
也就是说,技校要比高中难考,放宽高中的入取条件,知青下乡的年龄延后。
如果是十八九的小伙子大姑娘,下乡就好多了,同时还有同步意见,就是初中留级三年制。
初中可以留级三年,这样确保广大知青的年龄增加,用来防范这种问题的生。
这种事情,陈伟肯定要管了,在上面写上几个字:“先严打,再看看怎么推迟年龄!”
陈伟也知道,年龄太小了,去乡下不止是女孩要出问题,男孩也有问题,许大茂小舅子不就是最好的例子,村里女孩也想去城里。
有了问题要解决问题。
而阎解成有了问题之后,饭店眼看就要黄了。
阎解成的饭店成了一个笑话,他自己不知道通过什么朋友,找一个大师傅,又凑了一个临时的团队。
虽然不像是胖子做饭那样被人扣盘了,现在的生意一落千丈,客人来的也很少了,这饭店,现在还属于亏本状态。
阎解成自己也心里烦。
去求傻柱他做不出来,现在饭馆盈利基本都被各种费用平摊了,也就是过年前的生意好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