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私下里,这家伙却是立马就派人去传信了,估计是向怀庆告李皓的状。
只是到最后,反倒是他自己,被怀庆给批评了一顿,让他听李皓的命令行事便好。
所以他后来就又来找李皓请教,后续具体的工作安排,并询问具体的出兵时间。
李皓拍了拍他的肩膀,说道:“莫要心急,如今虽士气正盛,但准备还需周全,粮草辎重、行军路线、各部协同,这些都得一一安排妥当,必须做到万无一失,方能直捣黄龙。
再者光是鼓动军中之人,能起到的作用终究是有限的,真正无限的力量,我们还没有调动起来。”
这人听的就有些迷茫,问道:“无限的力量,先生所指的是什么?”
李皓解释道:“那当然是这普天下的老百姓了,得民心者得天下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将领听闻,眼中闪过一丝明悟,却又带着几分疑惑:“先生所言极是,可这普天下的老百姓,我们又该如何去动员呢?
他们散布各地,且大多对朝廷之事心存畏惧,怕是难以轻易响应我们。”
李皓不同意他的看法:“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,其实咱们在军中怎么做的,到了百姓当中,依旧可以这么做。
要知道军中将士,本身就是从百姓来的,他们本就是一体。”
将领微微一怔,随即恍然大悟:“先生高见!只是具体该如何操作,还望先生明示。”
即便如此,最终达成的效果或许与怀庆最初的设想有所偏差,可那又有何妨?
李皓并未与这将领过多赘述具体安排,只是简洁明了地吩咐了具体事宜。
将领领命匆匆离去后,李皓依旧在军营中忙碌不休。
想要赢得民心,光靠言语上的宣传远远不够,更要在实际行动中让百姓真切看到希望。
于是,大军在青州和云州纷纷开仓放粮,救济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灾民,同时全力修复被战火肆虐破坏的农田与房屋。
与此同时,一场场诉苦惩治行动也在青州和云州两地拉开帷幕,旨在迅凝聚民心。
当然,这一切行动都以怀庆的名义开展,她注定要逐渐走到台前,成为百姓心中的希望之光。
这一系列举措,很快便在两州百姓间掀起了轩然大波。
百姓们早已对朝廷彻底失望,如今看到竟有人如此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,心中那早已熄灭的希望之火,又渐渐燃了起来。
“听说这怀庆公主一心为咱们百姓着想,不但不抢咱们的粮食,还主动给咱们放粮食呢。”一位老农满脸激动,对身旁的人说道。
“可不是嘛,要是她能当上皇帝,那咱们的日子可就有盼头咯。”另一人连忙附和道。
这些话语,如同春风一般,在民间迅传播开来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心底里支持怀庆。
而李皓并未因眼前的成效而沾沾自喜、止步不前。
反正继续派人深入民间,广泛收集百姓的疾苦与诉求,并将其仔细整理成册,打算作为日后治理天下的重要参考。
在青、云两州百姓对怀庆的支持声浪日益高涨之时,元景帝也收到了风声。
朝堂之上,他直接怒不可遏,将手中的奏折狠狠摔在地上。
此时他倒也没有真就怀疑到怀庆要造反,人心中的成见本就是座大山,这事要是生在哪位皇子身上,那他恐怕就真的要死了。
元景帝之所以愤怒,只是愤怒于怀庆的名声,竟然要好过自己,愤怒李皓这一拨人在羞辱自己。
于是直接就把怀庆给召进了宫里面来,狠狠的训斥了一顿,并直接将其幽禁在了公主府里面。
然后就又派出了钦差队伍前来青、云两州,调查一下到底生了什么事。
可之前的人都没能到达,这批人自然依旧是遇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小问题。
反倒是李皓得知消息很快,立马加快了动员的步伐,不仅在军中进一步强化对元景帝的批判和对怀庆公主的支持,还组织了一支支小分队,继续深入到青州和云州的各个村落。
这些小分队成员大多是能言善辩之人,他们挨家挨户地与百姓交谈,倾听百姓的苦难,向他们讲述怀庆的仁德与抱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