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氏被她们说得很开心,直接就想派个人去对方家里问问意思了,可还没等她将心动付诸行动,旁边一直充当背景板的张氏阿树就说话了,而且一开口就是劲爆的内容。
张氏阿树道:“阿姊若是替阿婉议亲,能否也帮妹妹物色一门亲事?”
这个时候男女之风还很自由,虽说已经开始遵循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的婚娶流程,但女子提到自己的婚事,也是坦坦荡荡,大可不必像明清女子那般扭扭捏捏,难以启齿,是以张氏对三妹的要求并不惊诧,她对这个妹妹也确实不错,就说道:“阿树,昨日宴会之时,我已着人帮你打听了,只怕一时半会不会有消息的,你且耐心等候,有阿姊在,必使你如意。”
听了这话,张氏阿树方才有点害羞,低了头道:“我已看好一人,人品相貌俱是上乘,还请阿姊成全。”
啥?
这才刚到郡守府几日,就连对象都物色好了?这动作也太快了吧?
大家都张大了嘴巴瞅着她。
——
作者有话要说:猜猜张氏三妹看上了谁?我知道肯定有人要往刘远身上猜==
厚厚,今天来八八薄姬。
其实她的事迹,百度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,原本是魏豹的老婆,结果魏豹听许负【这也是个奇人】预言说,他老婆将会生下以后的皇帝,这货一听就乐了,结果冲动之下,就做出一系列炮灰该做的事,然后就真的炮灰了。
这个预言,最早是被记载在史记里【后来汉书就直接照抄ORZ】,大家都知道,史记里边很有不少这种神神怪怪的预言,比如说刘邦斩白蛇之类的,但这并不是说太史公在造假,而是到了司马迁的时代,这些预言已经成了见证天命的证据,所以统治者巴不得它再流传得更广一些,但是俺个人认为,起码在刘邦年代,应该是还没有这个预言的,这就是说,这个预言的真实度很低。
因为古人非常迷信,迷信程度是现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,预言既然能被记录在史书,说明当时是很多人知道的,既然很多人知道,那么刘邦自己不可能不知道,吕雉就更不可能没听过,但是,吕雉在刘邦死后,囚禁了很多当时受宠于刘邦的嫔妃,包括戚夫人在内,却放过了薄姬,原因是薄姬很少见到刘邦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,吕雉其实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人,恰恰相反,她恩怨分明,没有因为是刘邦的女人就一网打尽,她所囚禁的那些人,很可能都是从前嘲笑过她,或者落井下石的,而薄姬跟她很少照面,当然也就谈不上恩怨,吕雉没有理由赶尽杀绝,而后来她杀的人,基本也都是出于政治目的的,当然这跟薄姬谨慎也是有关系的。
由此可见,如果当时就有这个预言存在的话,薄姬跟他儿子,是绝对不可能被吕后放过的。
然后,关于薄姬的容貌和性格,史书上说得很明白了,刘邦原本已经忘了这个人了,因缘际会才把她想起来,找她过来睡了一夜又把人给忘了,可见薄姬的容貌应该是小有姿色,但是没有到倾国倾城的地步,否则刘邦绝对不会是这种态度。
我们旁观者清,当然知道刘邦在位时,当然越低调越好,免得日后被吕后算账,但是古人不知道啊,当时谁知道吕后还能翻身呢?大家都觉得说不定戚夫人还能当太后呢,所以并不能说这些人不聪明,只是他们当局者迷,但是这些人里,并没有薄姬,当然以她的处境,也没那个资本去欺负吕后,如果她不是有一个当上皇帝的儿子,估计留在史书的记载会更少。
所以,一个长相还可以,性格温婉无害,没什么攻击性,又很谨慎的女人就跃然纸上了,她很可能不是很聪明,但她的运气实在太好,所以人家混到了BOSS,反观吕后,那真是一纸辛酸泪,可见人的一生,实力倒是其次,运气真的是很重要的!
第34章
几双眼睛齐齐盯着张氏阿树,就等着她将这个奸夫,哦不,是对象说出来。
只听见张氏阿树含羞说道:“阿姊,我已打听过了,他去岁丧妻,如今仍是鳏男,尚未续娶哩!”
连这个都打听好了,可见对对方极为上心,张氏简直无话可说了,赵张氏却急急追问:“三姊姊,你还未说,他究竟是谁?”
张氏阿树道:“我也是昨日宴会方才偶遇,未曾询问他的姓名,只听旁人唤他作宋郎君。”
姓宋?
张氏无奈道:“颍川郡宋姓颇多,单是昨日宴会所邀,便有数人,郡守新拜了位宋先生,如今郡丞亦姓宋,可这两位宋先生俱都年过花甲了,妻室俱在,怎么可能像你说的丧妻?”
张氏阿树啊了一声:“那人至多年过而立,肯定不是阿姊说的两位!”
刘桢福至心灵:“三从母,你说的人,可是颌下留须,走路一摇三摆,看上去仙风道骨的模样?”
张氏阿树连连点头:“没错!”
这下子张氏也知道是谁了,“那是宋先生家的大郎,宋语罢?”
刘桢道:“如果三从母没有认错人,那应该是了。”
宋语是宋谐的长子,她也见过几面,在刘桢的印象里,对方的长相才学却也称得上一句“俱是上品”,但谁也没想到张氏阿树竟然会一眼就相中了他。
宋语的正室去年病逝,这事张氏是听说了的,本来也没觉得怎么样,现在被三妹一说,还真觉得巧了,说不定这还是天定姻缘呢,要不然怎么一个丧妻,一个丧夫,张氏阿树又正好看上了人家呢?
张氏合计了一下,一旦张家跟宋家结亲,不仅张氏阿树的婚事有着落了,连带张家的门槛可也随之提升不少,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啊!
她也等不及去问刘远,立时便将林氏请过府,说明了情况,询问林氏的意见。
林氏一听就面露难色,可也没有当场回绝,只道要回去和宋谐好好商量一下。
张氏觉得此事大有可为,还笑眯眯地将林氏送出门,谁知道当天晚上刘远回来,就将她训斥了一顿。
“我本有意促成阿楠与宋先生幼女的婚事,宋先生可还没松口呢,你便弄出这一出来,纵然阿楠不是你所出,可也是从小被你抚养长大的,怎能不为他多考虑考虑?”刘远火气不小,一出口也就没好声气。
此番魏王的弟弟魏豹带了老婆专程绕过陈郡过来,当然不只是为了来吃吃喝喝的,而是想要与刘远结盟。
说是结盟,实际上却是为了借兵借粮。魏公子咎虽然被周市立为魏王,但魏地的实力并不强盛,像周边现在那些自立为王的人物,齐王田儋,燕王韩广等等,其实都是大家随便在当地拉起一支队伍然后就称王了,实力也未必就比刘远强到哪里去,加上他们以六国旧名为旗帜,一方面树立了品牌,让名士义士纷纷去投,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目标,让秦军盯上他们。
相对来说,刘远虽然名不见经传,但他现在的处境反而暂时要比魏咎他们安全一些。
所以魏咎派了魏豹来到这里,除了名义上大家都是义军,当然要联络一下感情,私底下也希望替魏地弄点好处回去,颍川郡濒临三水,地处要冲,物产丰饶,实乃化缘抢劫的不二选择。
对于魏豹的请求,刘远不能明着拒绝,但又不想答应,正在想方设法拖延时间呢,现在世道不好,时不时都有盗匪出没,他处置要处理日常庶务,还得经常布置剿匪的事情,虽然说凡事大多有许众芳这个郡尉亲自带兵去处理,可刘远这个郡守也绝非镇日坐在郡守府就可以了的。
乱世之中,兵权当然还是牢牢握在手里来得安全,校检兵士,布置营防,巡视城池,哪一样不需要郡守亲自过问?
这一大堆焦头烂额的事情摊上来,刘远的心情自然就好不到哪里去了。
张氏也很委屈啊:“我如何没有为阿楠考虑了?就是考虑过才会如此说的!待阿楠娶了宋家幼女,我三妹又嫁给宋家长子,岂非亲上加亲,良人不是一直想要与宋先生拉近关系么,难道这不是大好机会?”
刘远哼了一声:“阿楠的事,宋先生还未答应呢,今日你去向师母提议,转头宋先生便来与我说了!”
张氏忙问:“宋家如何说的?”
刘远斜睨她一眼:“还不明白么,人家不乐意!”